形影神三首

关于陶渊明和慧远的传说,太多,太杂,太美,太假。我个人认为以两人的个性,顶多算得上是点头之交。以两人的名气之大和地理位置之近,两人知道彼此。毕竟两人有几个共同的朋友,像“东林十八高贤”之一的刘遗民,刘同时也是“浔阳三隐”之一,另外两位是陶渊明、周续之。刘多次邀请陶去庐山和慧远见面,陶借故推辞,刘又是慧远的核心朋友之一,毕竟”浔阳三隐”之二都与慧远居住于庐山。传闻说陶渊明与慧远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默契,我认为应该不太可能。

时代已经很久远了,陶渊明和慧远有没有见过面不重要,但是两个人在关于生死的问题上的确有所争论,当然,谁也说不服谁。慧远先写了《形尽神不灭论》,后又写了《万佛影铭》,其中涉及到了形、影、神的观点。慧远是佛教,自然认为灵魂不灭,道教则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于是,陶渊明写了这一组诗来回应这些观点,否定了灵魂不灭和长生不死的观点,也批判了儒家一心做官,汲汲营营的入世态度。

这三首诗分别以形、影、神之间的对话,解答了陶渊明的人生终极问题,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终极问题:人为何而活?

形是指人的肉体,影是指人的影子,借指人的名声,神是指人的精神寄托。这三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译文)众生无论贵贱贤愚,都爱惜自己的生命,这是人们没有想明白。所以我要说一下肉体与精神的种种苦痛,希望能减少人们这方面的困惑。希望关注此事的人能懂我的心。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译文)天长地久,山川永驻。
草木得天地真理,与霜露一起共枯荣。(一岁一枯荣)
都说人是最聪明智慧,只有这点不如草木。
刚刚还在世间,转眼就阴阳相隔。
一个人去世了,亲识中谁还会记得?
只有生前留下的遗物,让人睹物思人。
我没有办法长生不老,将来也会死掉。
劝你听我一句,有酒的时候不要拒绝。

这一篇以形对影的讲话开始,表达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态度,其实,绝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也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吃喝玩乐。像国人目前所推崇的“活明白了”就是如此。

“中国就是这个样子,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多少年了,没什么改变。”

“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能改变社会,就适应这个社会,少惹麻烦。”

“你年龄大了,就应该结婚生子买房子,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多搞点钱。”

“多约点炮,我想睡谁就睡谁,你管得着么?我的身体我做主……”

但1600年前的陶渊明早就超越了这个境界,而且不止一层,随后他又以影子对肉体的回答写了下面这首诗:《影答形》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倶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译文)长生不老就不要说了,就算是养生也太苦了。
我想去昆仑山和华山去游学养生之道,路途艰难还是算了吧。
自从与你相遇以来,从来都是悲欢与共。
在树荫下咱们可以暂时分开,但是在太阳底下是不会分离的。
可是这种情况也难以长久,总有一天形与影都会消失。
一想到身体与影子都会消失不见,难免心中感慨万千。
在人间行善会遗留大爱在人间,你怎么能够不尽力行善呢?
酒虽说能够消愁,但与行善相比,岂不是太恶劣了么?

5 1 投票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Xx11
1 年 前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