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第一次会议: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

现在人工智能是最火的项目了,尤其是OpenAI这个公司接二连三的推出新东西,搞的后面的追随者都无所适从了。我在X.com上看到了一个笑话:投资者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问AI创业者,你跟OpenAI的差异性在哪里?创业者回答:我比OpenAI做得差。今天我看了一个新闻,Amazon搞的人工智能Olympus,说是参数有2万亿个,秒杀OpenAI的GPT4,是参数秒杀,并不是准确性上秒杀。这就类似于一个短跑运动员说他家的球鞋数量秒杀博尔特。我在Hacker news上看了那些留言,有人用过Amazon的Olympus,说可以争夺银牌。

我这个电台,一般都是讲历史故事,这一期也不例外,让我们回到人工智能最初的阶段,看看人工智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一期主要是讲一个最重要的会议: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讲会议,最重要的当然是介绍参会的人员了,接下来,我将逐一介绍参会的人员。

为什么会议开在达特茅斯大学,而不是哈佛或者MIT这些更出名的大学呢?这就要从一个人说起了,他的名字叫John Kemeny,约翰•克门尼说起了,他做了非常多事情,大家也许有人知道有一门编程语言叫Basic,当年运行在小霸王学习机上的那个编程语言,就是他发明的。除此之外,他还是达特茅斯大学的数学系主任,本科毕业于Princeton大学,在Princeton的时候,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丘奇,他是爱因斯坦的数学助理。这是题外话啦,他的数学水平非常高,要不然也不会是爱因斯坦的数学助理,也考不上Princeton,更不会在达特茅斯大学的数学系当系主任。

虽然他是学数学的,但是他却对自动化编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但是当年他人微言轻,周围很少有人理解他,他说什么别人也不听。他把他的苦恼告诉了爱因斯坦,毕竟他是爱因斯坦的数学助理,爱因斯坦安慰他说:一定要先建立自己的声望,然后世界才会听你说的任何话。这段话对他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人工智能和数学上很多如雷贯耳的人,都是他的下属。约翰•克门尼是个天生当官的人,他让达特茅斯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聚集了当时非常多有才华的人。后来他成了达特茅斯大学的校长,除了计算机方面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有诸多贡献,比如他主导了大学里男女是可以一起上学的,现在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年可是个大事,哈佛大学晚了好几年才合校的,这是后话,与本期电台关系不大。

再说回他当数学系主任的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他新官上任却碰到了个大麻烦,达特茅斯大学的规模并不大,数学系更小,他一上任,碰巧有四位终身教授年龄到了,要退休。一下子空出来了好几个位置,他万般无奈,只好回Princeton找他的导师丘奇帮忙,能不能帮忙招兵买马?导师肯定是要帮忙的,先是推荐了一些著名的数学家,结果人家说不好意思,有点事不能去当教授,另请高明吧。万般无奈之下,从Princeton带去了四位新鲜出炉的博士,这其中就有被人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McCarthy,麦卡锡,他发明了Lisp语言。如果仅从编程语言的发明人上来说,Lisp语言要喊Basic语言一声老板。

在达特茅斯大学里,McCarthy是最想搞事的那个人,参加会议的人都是他请的,要么是他的朋友,要么是他的老板。钱也是他找洛克菲勒出的。在举办这个会议之前,他已经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自动机研究》,这本书是一个论文集,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老板是信息论之父:香农。结果香农不给力,没有给他的论文集写出足够震撼的论文,这才有了再搞一次会议的想法。那个论文集里,有一多半的论文是McCarthy不认同的,主要是维纳的控制论,McCarthy不感冒。

既然说到了维纳,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大佬,他也是“人工智能”的先驱,只是他不认可人工智能,也不认可信息论,他的叫法是控制论。大家可能有疑惑,这有什么区别么?说实在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更多的是名号之争。目前主流的发达国家早就不区分了,但是在中国还会区分100年,大家报考志愿的时候,一定会很疑惑,为什么会有个自动化学院,还有个计算机科学院,还有个信息科学院呢?自动化学院的祖师爷就是维纳,计算机和信息科学院的祖师爷是香农。维纳曾经当过香农的老师,老师认为学生搞的那一套都是他教的,所以维纳看到信息论就火大。香农性格比较软一点,再加上老师骂他,他能跟老师对骂么?所以相对弱一点。当然了,以前我在电台里讲过维纳,这哥们跟谁关系都不好,跟星宿老仙一样,跟多少学生闹翻了,最后别人都不敢报考他的博士了。当时维纳搞的控制论占据了多半壁江山,前面讲McCarthy搞了一本论文集,一多半是维纳搞控制论的人写的,这次搞个会议,肯定不能再让控制论来砸场子了。

参加会议的是日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六位巨头,要么是McCarthy的朋友,要么是他的老板,都是熟人。分别介绍一下:

从年龄上来看,McCarthy请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同龄人,都是出生在1927年前后,在当年都是30岁左右的样子,都是尚没有名气的人。除了来撑场子的已经功成名就的信息论之父,也是McCarthy在贝尔实验室的老板,比McCarthy大11岁的香农。与会者还有一位是McCarthy同年出生的Minsky,他俩是同事,都给香农打工,Minsky还给另一位计算机巨头——冯•诺伊曼——打工,Minsky当时说他能把冯•诺伊曼搞来参加会议,可惜老冯当时已经得了病,没有前来参加会议。

这个Minsky就是神经网络的开创者,他当时也读的数学系,别人的博士论文都搞数学,他搞神经网络,于是博士论文开题都是个大问题。主要是他的导师太过于出名,每个学生都得搞世界领先的领域来研究,他的导师是搞博弈论的塔克,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八代数学家,上查几代,下查几代,代代都是数学家。如果大家看过《美丽心灵》的话,不是说有个神经有问题的名叫纳什的家伙获得了诺贝尔奖么?那个神经病就是Minsky的师兄。在这种背景下,博士论文你不搞个前人没搞过,还非常困难的,是不可能通过的。实在是没办法了,明斯基就去找冯•诺伊曼,能不能说说情,让他做神经网络。老冯是大佬,当别人质疑神经网络也能算科学?这玩意也能当成一个领域来研究?老冯说,你不懂,现在神经网络还不算一门科学,等他把论文写完,不就成为一门新的科学么?于是,这个Minsky就与神经网络搞在一起了。Minsky多次说过他的偶像是冯•诺伊曼,他跟老冯一样也是一个通才,什么都研究,除了神经网络以外,出了很多成果,他坚信大脑仅仅是肉做的机器,而他的神经网络是模拟大脑的不二法门。将来介绍神经网络的时候,我再来详细介绍他的事迹。

参会者还有两位是师徒关系,是那种一生的师徒,老师有个中文名叫司马贺,英文叫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学生叫Allen Newell,这个学生比McCarthy小一岁,两人是好朋友。师父每次都要把学生的名字排在自己前面,按照字母顺序来排列。两人共同获得了图灵奖,又过了几年,师父又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McCarthy和Allen Newell都是Princeton大学数学系的,算是同学。于是朋友肯定要来撑场面啊,至少吃住拿一条龙吧,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买单。两人研究的是人工智能的另一条路径:符号主义人工智能。这条路走的比较坦荡,这一对师徒从象棋搞起,一直搞到1997年IBM的深蓝赢了人类冠军,又一直走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这对师徒开创的人工智能非常有影响力,后来他俩去卡内基梅隆大学创办了计算机系。

再介绍最后一个重量级参会者叫Oliver Selfridge,这哥们是前面所讲的维纳的徒弟,他跟众多维纳的徒弟一样,也没读完就溜了。他去MIT参与了一个叫MAC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上,跟McCarthy相识相知,成了朋友。Oliver Selfridge是模式识别的鼻祖,现在我们讲的人脸识别啊,识别什么东西啊,他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Selfridge这个人是美国人,在英国有一家连锁店就叫Selfridge,现在还是第一或者第二的连锁店,网址是selfridge.com,是1908年由一个叫Harry Gordon Selfridge的人开的,这个人就是Oliver Selfridge的爷爷。大家可以搜一个电视剧叫Mr Selfridge,这个电视剧就是2013年拍的,主人公就是他爷爷如何在英国创立了这么大的产业。从故事性上来说,他爷爷的故事比他跌宕起伏,他本人是个大科学家,而他爷爷则是个传奇。最传奇的故事之一莫过于他爷爷娶了一对匈牙利双胞胎。我听过的最传奇的真人真事是一个香港人在上海跟一对姐妹生活在一起,这个人也听我的电台,是个设计师,我电台的图标什么的,都是找他免费设计的。有一次他在群里抱怨他的难处,谈了个恋爱,结果姐妹俩家教太过于平等,凡是姐姐有的,妹妹也要有,凡是妹妹有的,姐姐也要有,就算是家里只有一根棒棒糖,绝对不会有姐姐让给妹妹,妹妹让给姐姐的情况,必须每人舔一口才算公平。没办法,家长没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结果现在,只能三个人生活在一起,还没法领证。群友都很热心,想替他分忧。

六个主要的人已经介绍完了,这六个人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六个人。其它参加会议还有Fortran语言的作者巴克斯,他介绍了Fortran语言。还有第一个编译器的作者Grace Hopper,她介绍了编译器。但是这些人,比起前面的六个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贡献就小一些,我就不再介绍了。

前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比如模式识别流派,符号主义流派,神经网络流派,熟悉人工智能的肯定意识到,还缺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自然语言处理。其实如果追查起历史来,自然语言处理比达特茅斯会议还要早一些,但是自然语言处理这一派别,没想到自己是人工智能的分支,再加上达特茅斯学院也没邀请他们,也就没去,错失了一次出名的机会。这也说明了在当时的环境下,大家都没意识到人工智能是什么。

自然语言处理在当时的环境下,主要是翻译俄语和英语,毕竟冷战期间么。投资人主要是美国政府和IBM,采用的机器是IBM 701。前面我讲了McCarthy拿到了洛克菲勒集团的资金,其实这跟IBM也有莫大的关系,McCarthy当时30岁左右,没钱没名声,想搞点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找上了IBM他认识的一个人,就是IBM 701的设计者罗切斯特,这个人对人工智能有想法,并且他跟IBM搞自然语言处理的关系很好,连他也没意识到自然语言处理也算人工智能。

罗切斯特说想搞钱啊,得找有钱人搞,穷人你能搞什么啊,找洛克菲勒申请,于是他,香农,明斯基还有McCarthy就申请了13500美元,但是洛克菲勒只给了7500,也够了。在美国募捐,可不像鹅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他们是猛薅豪绅的钱,后来又开了好几届人工智能会议,洛克菲勒给的钱越来越多,成了榜一大哥。我觉得这值得鹅城的豪绅学学。

现在我们谈起人工智能,觉得这玩意高科技啊,实际上在当年,人工智能跟炼金术没太大的区别。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互联网上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段很出名的视频,一个主持人采访比尔•盖茨,主持人问,什么是互联网,然后比尔•盖茨介绍了一下。那段视频是脱口秀,主持的话术很搞笑,当时主持人说,听说互联网可以收听棒球直播,比尔•盖茨回答说是的,然后主持人说,我家里有一台收音机,也能听棒球直播。然后下面的观众发出一阵阵的笑声,比尔•盖茨也发出一阵笑声。这种笑声,现在再看,让人觉得心酸,我相信比尔•盖茨知道这笑声的意义,那些观众只是觉得,对啊,有杂志,有电话,有收音机,要互联网做什么呢?只能找一群变态在一起组成个小圈子么?我非常非常建议大家找来看看,提醒一下自己不要成为一个故步自封的老古董,还不自知。

在人工智能上,也是如此。从第一次人工智能会议召开,到人工智能被少部分人接受,花了十年时间,从1956年到1966年,人工智能跟骗子差不多。在1965年的时候,当时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德雷弗斯,他的全名是胡伯特·德雷福斯,在人工智能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德雷福斯批评”,质疑传统人工智能研究中过于强调符号处理和规则的方法,强调人类智能在处理实际世界问题时所具有的直观、感性和情境依赖性。他是科学家还是如此,更不用提普通人了。当然了,我不是黑他,任何人都有看错的时候,他在科学界,尤其是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人工智能交叉的领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跟他弟弟共同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他弟弟是个数学家,哥俩同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只是他看不上当年的人工智能,他为此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炼金术与人工智能》,后来支持他的人把这篇文章扩展成了一本书叫《计算机不能干什么》。这本书有多出名呢?我录电台的时候,搜了一下,在1986年,中国竟然出了这本书的翻译,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个出版社出版,副标题是《人工智能的极限》,价格是2块2毛5。那时候,中国还没多少家庭有计算机吧,就已经知道了《计算机不能干什么》了。

他写的《炼金术与人工智能》是写给兰德公司的,就是那个最著名的智库。这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炼金术士们十分成功地从好象是从尘土的东西中提炼出了水银,,这使他们在数百年毫无成果地想把铅变成黄金的努力之后,,仍然不相信:在化学层次上, 人们是难以改变金属性质的。为了免遭炼金术士们的命运,现在我们应该问一问:我们在哪里?现在,在把更多的时间和经费花到信息加工之前,我们应该问一问,人类主体的原型是否表明了计算机语言适合分析人的行为。把人类的智能行为全部分解为离散的规则去支配运算,是可能的吗?以数字的方式去恰当地分析人类的智能行为是可能的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同一个:不可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那个获得图录奖,外加诺奖的司马贺么,他跟他的学生Allen,这四位响当当的人物,当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学术界大V么,司马贺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都有研究室。司马贺不但写文章反驳,还说你都毕业了,就没权限在哈佛大学跟麻省理工大学的食堂吃饭了……有时候,想想这些大科学家,也是性情中人,能做到心平气和的只争论学术,几乎不可能的。两派人的争论,一路从学术争执,到了商标的争执,最后连有没有资格在学校食堂吃饭也争执起来了。

后来,又出了一本畅销书叫《计算机还不能干什么》,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能部分做到当年《计算机不能干什么》那本书里提到的东西,于是,批评者肯定不能认错啊,就再提高点难度呗。这也非常的正常,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太多次了,吃瓜群众只是喜欢看热闹,而出现有人倒霉,就是群众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传说在1807年,蒸汽轮船的发明者约翰·福尔顿,建造了一艘名为“克勒蒙特”(Clermont)的蒸汽轮船,要在哈德逊河上进行了首次试航。周围的群众高喊的不是成功或者失败,而是高喊“开不起来”“开不起来”,没想到这个轮船开动了,周围的群众又开始高喊“停不下来”“停不下来”……轮船真没自己停下来,而是船到桥头自然止,撞桥上了。再比如,马斯克的飞船,刚开始的时候,猎鹰9号炸了那么多次,越炸,在YouTube上的围观越多,后来不炸了,已经快连续300次成功了,大家就审美疲劳了,没人看。这次星舰,又开始围观了,等到过几年,星舰的技术成熟了,大家也不围观了。

最开始的那些年,人工智能遭老罪了,几乎是每隔十年降到谷底一次,然后再爬起来,再摔入谷底。人工智能的批评者其实是好的,有了鞭策,才有进步。在未来,可能还会出一本书,名字叫《计算机仍旧不能干什么》,其中第一条是:计算机可以关机么?到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已经控制了电网,控制了交通,控制了银行,控制了医疗,控制了人类的大部分生活,那时候,你已经没法把计算机关机了,到时候,人类可能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才能让计算机关机呢?

时间差不多了,这一次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几个流派以及其创始人,除了自然语言处理,都已经差不多到齐了。后面几期,我会再详细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最后用神经网络的先驱Walter Pitts的话作为总结吧:他们一派人试图模拟神经网络,另一派人试图模拟心智,最后总会殊途同归的。这句话,完美的预言了人工智能几十年的发展。

5 3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2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阿船
4 月 前

已经开始期待下几期了。
(顺便说一句,栋哥那个 HongKong 粉丝真不是个人)

CJZhang
4 月 前

多多栋哥,数码之家论坛正遭到黑客攻击,我能够体会到网站正在跟黑客进行搏斗。好像网站反击很残弱,现在基本被干趴下了。栋哥,会不会是,阿里被拼多多一顿胖揍,痛失中国大陆电子商务龙头老大的名头。人家拼多多只有1.3万名员工,阿里22万,阿里有好戏看了,高手都到民间了。因为,正规军被打散了,变胡子是常态

2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