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理想主义是不是开源成功的关键?

我在电台里讲了不少有关开源的,商业的软件故事,虽然听众不多,公众号大概每期只有1000来次阅读,但是,还是有一些留言,包括加我个人微信的,会和人讨论一下开源的问题,因为源代码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比较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尤其是说到这些人光干活,不收钱,怎么都觉得像共产主义一样。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看起来很美好,开源发展到今天,可以说至少有90%的代码都是商业公司提供的,像Linux的源代码,基本上都是Intel,AMD,Redhat还有IBM这些公司提供的,早在10年前,大概是2009年左右,微软公司就已经开始向Linux提供源代码了,提交了不少驱动程序,这在当时还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因为开源软件有很多,不仅仅是Linux,但是Linux最出名,所以,我就拿Linux来说一下,其它的出名软件大体上类似。按照2016年的统计,各大厂商提供的Linux源代码比例如下:Intel (12.9 percent), Red Hat (8 percent), Linaro (4 percent), Samsung (3.9 percent), SUSE (3.2 percent), and IBM (2.7 percent)。其中可能大家对Linaro公司不熟悉,这个公司是ARM公司提议组建的,可以说是目前来说最有钱投入到开源的公司之一了,经常看到这个公司到处撒钱到一些开源的会议上。当然,这个撒的钱可不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是收的会员费,这种撒钱的行为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开源这个事,和美国建国是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宣传是一回事,真实的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媒体不要传播这种事情,如果写的开源内部不合,那肯定就没人看了,也不会吸引眼球。就好像美国建国一样,写的好像是美国的这些国父,去费城开了个会,发了个宣言,美国就搞定了。在宣传Linux上,也是这样,一个年轻人,觉得这个世界上缺少一个操作系统,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出来,这个人叫Linus,这样在宣传上会比较好,但是,实际情况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基本都认同,美国建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搞的,就像我们都认同Linux这些开源也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对商业公司不爽了,做了一个软件就成功了,这其实是一种宣传策略,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华盛顿们带领大陆军和英国打,这都是脑袋放在裤腰带上的创业,上了战场,子弹又不长眼。当然了,华盛顿,麦迪逊,汉密尔顿这些人,肯定是理想主义者。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现在卖个手机,做个软件,研发个协同软件都号称是理想主义者了,那华盛顿,麦迪逊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光着脚丫和英国打架的人,肯定算理想主义他爷爷!你可以建公司,你敢建国么?

但是,就算是华盛顿他们这么有理想的人,期间因为工资发不出来,大陆军发生了至少两次兵变。华盛顿写信求援的时候这样写:我们生病的士兵赤身裸体,健康的士兵赤身裸体,被英国人俘虏的士兵也赤身裸体。非常的可怜,但是,这些信寄到大陆会议那里,有什么用么?没任何用处,因为独立的那13个州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和这些士兵一样,并不是想让美国独立,而是想分点钱,就算你华盛顿的军队失败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有钱,自己花了多好。然后,幸好华盛顿家里有钱,自己掏钱发了一部分军饷。当然,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宣传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开源软件身上。这个开源软件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Apache软件。Apache软件本来是有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做的,当时是1990年代,互联网还没有流行,华尔街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浏览器战争还要几年后才能打响。但是,这时候已经有了大概150人在做这个东西,当然是赚不到钱的。怎么办呢?美国不像其它国家,赚不到钱的人谁会白白的养着你,就说,你们要么走,要么去做其它的事情,这个项目我是不打算给钱了。

于是这150人的小组,大部分胆小的人就留在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了,因为这孬好是个铁饭碗,不做这个项目,做其它项目就是了。还有一小部分人,可能家里有矿啊还是啥的,觉得这个有意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部分人合计了一下,搞个商业公司吧,超级计算机中心不给钱了,咱们自己赚自己花。还有极个别脑子特别轴的,说,不行,不能收费,我们之前不是说好了么,一直免费共享下去么。好了,理念不合,从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出来的这一小部分人又分成了两伙,一伙去开了个公司,就是以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网景公司。还剩下了8个人,一根筋,做出了现在广泛被使用的Apache软件。

那是不是这8个人是理想主义者呢,我认为是的,但是这个Apache软件团队,有一个华盛顿一样的人物,华盛顿不仅有理想主义,还会打仗。这个人叫布莱恩贝伦多夫,不仅会写软件,还有商业头脑。他仔细的分析了一下,觉得Apache虽然不快,bug也多,但是,对手都是商业公司,最好的方法是挑逗起他们互相之间的战争,自己有一线生机。

这和华盛顿一样,要打赢一场战争,自己的军队是草台班子的情况下,去硬打是不行的。但是,要知道,虽然自己硬打打不赢英国,但是英国自己也打不赢法国,于是富兰克林到处去法国演讲,把法国人忽悠进来了。这其实也是Apache的策略。Apache以前的名字不叫Apache,而是叫NCSA HTTPd Server,只是这个软件的bug太多了,每次出现了bug就打个补丁,pache,所以后来大家都嘲笑这个软件就是个补丁,于是,改成了名字叫Apache,直接叫补丁算了。

布莱恩贝伦多夫是个商业上的天才,他在很早就指出了,如果开源软件要取得胜利,一定要将理想主义和商业战术联合起来,开源太激进了,会让商业公司感到害怕,他仔细的分析了当时开源的情况,觉得Richard Stallman和Linus就像是宗教中的教皇,但是,只有教皇的宗教是没有前途的,还需要有红衣主教。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开源软件的名字是叫Free Software,但是这个Free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免费的,还有一个意思是自由的。对普通人来说,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困难。所以,在这些商业策略的纠正之下,Free Software这个词语被改变了,改变成了OpenSource,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开源。当然,这个事情惹怒了一个教皇,就是Richard Stallman,他不允许叫这个名字,所以有他的聚会上,不能出现OpenSource这个词语。

有了OpenSource这个词语以后,Free就不太在媒体上宣传,Richard Stallman所发起的Free Software运动就被宣传的少了,商业公司也就对Free不那么反感了。因为一说Free,总感觉让商业公司赚不到什么钱的样子。

在开源界的另一个教皇Linus对叫什么名字根本不关心,他不在乎叫Free Software还是Open Software。随便叫什么都行。这个商业策略目前看起来还是有效的,因为这不但改变了软件业界的交易条款,还向最大的几个软件商发起了挑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越来越多的软件都是直接开放源代码,然后提供服务来收费的。

开源软件到底能走多远,这个实际上是个未知数,但是就今天2018年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大部分的商业公司已经不再视开源为洪水猛兽。就像我上面所讲的Linux的源代码,绝大部分是由商业公司提供的。

在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大概是2001年,那个时候,开源软件被围剿的非常历害,在2001年曾经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微软公司对整个开源界发起了围剿,那时候,大量的媒体都在说开源为什么不好,bug多,性能差,没有售后服务什么的。其实媒体就这样,只要给钱,什么文章都发。那时候也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当时Linux设计的确实有点问题,尤其是桌面,确实不好看,这时候,是苹果公司雪中送碳,苹果公司的Macintosh团队成立了一个开源的团队,专门帮助Linux开发桌面,我们现在看到的Gnome桌面,就是Macintosh团队设计的成果,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大家如果对比一下KDE和Gnome两个桌面的话,就可以看到KDE是模仿Windows多一些,Gnome模仿苹果多一些。

原因就是Gnome这个桌面,曾经是苹果的团队做的过设计。当时苹果的股东不同意为Linux花这些钱,因此,这个叫Eazel的公司就关门了。当时给Gnome设计界面的安迪赫兹菲尔德(Andy Hertzfeld)非常的伤心,他觉得当时有一个观点是错误的,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开源软件做不出一流的软件,他认为开源不仅仅能做出一流的软件,而且能做出比商业软件更好的软件。

在苹果的股东不同意继续给Linux做软件以后,苹果没办法,只好关闭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的大部分人,最后都去了苹果的Safari部门。可能是因为这个部门曾经参于过Linux的开发,有开源的基因,因此,Safari都把能开源的都开源了,比如开放了Safari这个浏览器的内核WebKit,Google基于WebKit做出了Chrome,然后红芯浏览器基于Google Chrome做出了国产浏览器。

开源会走向哪里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原来的Free Software太激进了,肯定是走不通的,动不动就让人家没钱赚,一下子就共产了,我觉得这是致命的自负。

开源的成功,应该是理想主义,软件工程技术和商业策略成功的结合,仅仅靠理想主义,是走不到现在这个局面的。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