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现代CPU之父(中)

在正式讲故事之前,先来思考一个事情,什么事情最容易让人后悔一生。我认为是这种事,你曾经拥有的,但是,你最终却弄丢了的人或者东西,是最容易让你后悔的。就像是李宗盛的一句歌词:旧爱的誓言就像一个巴掌,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其实你本来就得不到,最后也得不到的,并不会太后悔,应该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本来就不是你的,你后悔个毛啊。

上一期我讲到,Intel来了一个人,改变了CPU的命运,本来Intel对CPU是属于不爱搭理,也不想推广的一个产品,认为CPU没有什么前途,这个人的名字叫爱德华·盖尔博,他上一家公司是德州仪器。他来到Intel是当销售总监的。他当然也就知道了一个叫霍夫的人,每个月申请一次,问公司能不能卖CPU。他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德州仪器最近动用了大量的资源,就为了搞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卖,结果Intel竟然把这么一个东西放在角落里,甚至连推向市场都不愿意,他就把这个信息报告了Intel的CEO们。

和人也一样,你拥有的时候是不太在乎的,但是,Intel就要失去CPU的首发权了,虽然Intel对CPU没什么兴趣,但是,当他们听说有个叫行旅仪器的家伙对CPU特别感兴趣,还是有些紧张。就和你本来对一个妹子兴趣不大,但是妹子对你兴趣很大,这时候,你突然听说有个家伙在疯狂的追求这个妹子,你还是会做出防御的措施。Intel也是这样没出息。他慌了,一方面他开始对CPU这东西重视了起来,另一方面,他开动了自己的法律部门,开始和德州仪器打起了专利权官司。这就是所谓的,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型官司。直接把德州仪器整懵了,CPU还没上市,官司先来了。在1972年,Intel公布了4004CPU,4个月后,德州仪器公布了自己的8位的CPU,然后,两家公司一直在打官司,最后,Intel终于获得了专利权。其实,Intel至少可以提前1年发布这款CPU的,只是最后自己慌了,才匆忙的推出。这真得感谢新来的销售总监爱德华·盖尔博先生,如果不是他,Intel还是会无动于衷的。

在CPU发布以后,Intel就做了一点宣传,没想到,效果还挺好,这个CPU出现以后,一下子就引来了数万爱好者写信给Intel,问问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买到这个CPU,其实,当时Intel还没有打算真的生产这玩意,自己也是完全的一脸懵逼,看到爱好者这么热情,Intel才决定真的生产CPU,真正能大规模买到CPU,已经是发布会后一年了,到了1972年12月,Intel的CPU才开始能送到消费者的手里。所以,感觉现在中国卖期货的手机厂商,比当年的Intel还是要良心很多的。因为当时Intel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里,我前面也说了,他完全就是害怕德州仪器抢了他的妹子,做出的防御性措施。

在Intel发布4004CPU之前,有一个小群体,就是电脑爱好者这个群体就已经存在了。当时一个电子设备要很多的芯片,要升级自己弄的小玩具,要升级很多的芯片。但是有了Intel的CPU以后,升级就只要升级CPU就可以了,因此,受到了这个小群体的欢迎。当然,我虽然没法找到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们猜测一下也能知道,这个群体的人肯定不大。肯定是些技术宅。

Intel后来还是挺上心的来宣传CPU了,他们宣传4004这个CPU的广告非常的贴合现实,或者可以说是一种预言,广告是这样的:集成电子————开启可编程计算机的新纪元。在此之前,没有人会关注微机市场,爱好者们组装的电子设备确且的说不能算是计算机,只是一种单一功能的玩具,没法在上面写程序,更谈不上什么更新软件了。在Intel造出CPU来以后,用户能买到真的CPU了,他们请了一些公关公司,在市场上造势,其中一个很出名的专家叫里吉斯·麦肯纳,他负责制定了Intel的销售策略。因为当时Intel的产能是不足的,但是,印刷机还是能拼命的印出说明书来的,因此 ,你去买Intel的CPU,他们不会说不好意思,暂时缺货,他们会给你一本或者几本说明书,不限量供应说明书,当时市面上的说明书都是1-2页,Intel的说明书是真的说明书,厚厚的一本书,200页。你甚至可以想要几本要几本,送给你的朋友读。幸亏没有在中国这样做,否则收废品的人估计要发财了。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编程,如果你看了这样一本200页的书,而且还看完了,几乎可以肯定,你一定会去买一个Intel的CPU,否则对不起自己花费的时间。而且,人家Intel还不光让你看书,人家还一直举办Intel技术研讨会,没有CPU不要紧,有人给你发书学习,有人给你讲课,上课累了,还有妹子给你倒水,所以,Intel发出了海量的说明书,200页,只要你来上课,基本上肯定你会买个CPU。很快,Intel就有了固定的粉丝群,CPU也打开了市场,甚至连通用汽车也打算用Intel的CPU。

4004的销量出奇的好,摩尔也觉得以后不能再只靠存储器来过日子了,这CPU也挺赚钱的,他和那个号称为存储器生,为存储器死的安迪·格鲁夫,这个人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里面描绘了自己的偏执,结果忽悠了好多人。其实,这些功成名就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偏执的,比如这个安迪·格鲁夫,他一点也不偏执,他只是爱说偏执的话。比如他做存储器的时候,他就说自己为存储器生,为存储器死,后来他存储器做不下去了,他又偏执的说他要为CPU生,为CPU死。大家都知道在CPU界有个摩尔定律,在预言CPU的时候,非常的准确,当然,现在不太准确了。以前还可以,为什么还可以呢?就是你随时修改就是了。最初,他说每两年,后来发现两年不太正确,然后他又修改一下,与时俱进,最后发现18个月比较准确,然后这18个月的版本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其实和他最初的预言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老百姓么,一看到这些人有钱,就服气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成功的商人,不偏执的,如果偏执,如果死磕,早就死了。他们懂得如何宣传自己,基本上,一个人只要上过3次电视,他就是个演员,嘴就不能说真话了。这种东西其实和文章,马伊琍这些人差不多,一方面教你如何保持家庭和睦,下了台就各自出个轨。我希望大家多长个心眼,一看别人的表演就入戏,要知道,什么时候哽咽,什么时候落泪,什么时候动感情,这是演员和企业家最基本的演技,你不能说哭就哭,不意味着别人不能,一边偏执,一边死磕,一边是一个手机的背景选了100多万张图片,一边是一个手机做了几百个原型,最后搞出来和苹果差不多样子。我真的很希望大家不要太相信这种书,当广告看看就好。也不要太偏执,比如找个女朋友,人家不答应,你去跳楼了,这种SB真是有死磕的神经病。要学也得学人家这种偏执,追一个追不上,就去追另一个,死磕一大群女生。你看,他们啥时候盯着一个东西死磕过?死磕存储器不行,就接着死磕CPU,CPU不行了,就死磕网络,网络没整明白,就死磕写本书,还不行就搞英语培训,啥赚钱就死磕啥。栋哥也是有死磕精神的人,我36年来,一直死磕18岁的女生,就觉得18岁的最好看,我这辈子都不会改变我这个观点了。我不为能不能追上这些女生,我就是认真!

随后,Intel就升级了自己的CPU,4004升级到8008,外加一本厚厚的说明书,在众多的用户里,有一个西雅图的高中生,他成立了一家叫Traf-o Data的公司,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后来,这个高中生和Intel有了不解之缘,他们几乎有20多年的时间里,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组成了wintel联盟。

8008的成功,让Intel欣喜若狂,没想到我Intel也有今天,在此时,CPU的收入已经快超过存储器的收入了,Intel就下重资,开发8080这个CPU,这个CPU是第一款真正的通用CPU,至今还活在中国计算机系的教程里。我再多说几句,中国的大学教育才是真正的死磕精神,至今,甚至到100年后,都是学习8086这个CPU,即使现在已经是arm的天下了,中国的微机原理,真的是让人有点无语,不是说不能讲8086了,我认为,起码要讲点arm吧。我上学的时候没有arm,现在15年过去了,我问公司的小同事,用的教材也没有arm,向死磕精神致敬!

8080的速度是每秒30万次,大概是8008的10倍,8080的巨大成功,直接影响了Intel的商业模式,Intel公司从此走上了一条高科技,高售价,高利润的模式。这个8080,算上研发成本,每个芯片不到30美元,但是售价是360美元。8080成了工业标准,占领了超过80%的市场。所以,我个人觉得,正是8080的巨大成功,塑造了Intel公司,这个公司根本就不会制造100美元以下的CPU,Intel的CPU都是100多美元,几百美元的产品,因为只有这样,Intel才能用上最先进的技术。比如现在Intel已经用14nm的生产线了,但是,Intel的对手,arm阵营里,还是使用32nm,28nm,但是,arm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一个arm的芯片,可能就是几美元,十几美元,所以,现在这个手机年代,Intel有点落后了。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台式机,笔记本的出货量反正是不太景气,Intel也没什么办法,我个人觉得,Intel想强推他家的atom处理器肯定问题不大,毕竟家底和技术在那里,但是,这会有个问题。atom太便宜了,如果你把atom的价格降下来,性能升上去,就算技术上没任何问题,但是,这就让Intel的CPU业务没法做了。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atom落后自家的CPU,至少2代。反正Intel都要面对这个难题,现在大家都用200-300美元的手机了,你一个CPU就想卖200美元,肯定没法玩,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猜测,我又不给Intel打工,就不瞎操心了。

在8080发布以后,计算机爱好者爱德华·罗伯茨以此芯片为基础,制造了第一台PC——Altair 8800——这也是被后来的《大众电子》称为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和商用机媲美的个人电脑。这台电脑上的CPU是376美元,比尔•盖茨和他的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出资买了一块CPU,并且在上面开发成功了BASIC的语言,也促成了软件这个新行业的诞生。

在1982年,霍夫离开了14年的Intel公司,加入了一家叫Atari(阿塔里)的公司,这家公司试图将电脑普及到个人家庭,但是这家公司很快就倒闭了。Intel还在继续高速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到几个费劲的对手,下一期,就讲一下Intel在成功之路上碰到的对手,其中一家公司就是这3个人之一创办的。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