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哪家公司的流亡工程师可以支撑起Google,Apple和Microsoft?

在硅谷,我们都知道一个这样的故事,Bill Gates和Jobs两人都看到了Xerox的Palo Alto实验室里的产品——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然后两个人都分别偷出来,一个做了Windows,一个做了Mac。我再把这个故事在这里重新讲一下,Xerox是图形用户界面的鼻祖,他们在1981年开发了Xerox 8010 Star,价格昂贵,17000美元,卖出去了3-4万台。然后Xerox一看这不行啊,就不搞了,但是Bill Gates和Jobs知道这里的机会巨大。

后来,Jobs开发了Mac,在1983年1月——晚了Xerox的8010两年——推出了Apple Lisa,乔布斯有个私生女,名字就叫Lisa,因为大人物说话就没有一句实话,起码Jobs说过他起这个名字和他的女儿没有任何关系。最近,Jobs的这个大女儿出了一本回忆录——《small fry》——翻译成中文章可以叫“无足轻重的人”。这本书里就从一个不被父亲接受的女儿眼中,写了他父亲的一生。

我最近看了这本书,因为我知道在中国,有海量的乔布斯的粉丝,这很让人无奈,我记得乔布斯刚去世的时候,有头有脸的人都写文章承认乔布斯是他们精神上的导师,还有的直接像活佛转世一样,直接认为自己就是乔布斯的精神传人。更多的是一些粉丝集体送花,还有的给乔布斯摆了灵堂,直接跪下磕头的,这个网上都有照片,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因为这种情况,我还是不能说太多乔布斯的坏话,因为这相当于给神话加上一个污点。

我就跑个题,在讲Google的时候,讲一下Jobs女儿写的这本书,故事的内容都是这本书里的。如果Jobs粉丝认为我说的不对,我先声明一下,这不是我说的,是Jobs女儿说的,我只是转述一下而已。

Jobs和布伦南生了个女儿,结果Jobs不认为这个女儿是自己的,还去做了DNA亲子鉴定,然后发现是自己的。但是,虽然DNA鉴定是自己的孩子,但是Jobs选择了不相信DNA这个技术,认为DNA这个技术是假的,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DNA鉴定。这个叫Lisa的小姑娘和她的妈妈相依为命,一直到17岁的时候,乔布斯才给了一点钱,在17岁以前,她们母女没有固定的房子,靠政府救济才能生活,可以说真是美国政府养大的孩子。

乔布斯给这个小孩子起了个名字以后,就消失了,可以说是丧偶式教育,你说有爹吧,但是爹不管,你说没爹吧,但是爹还活着,还是个有钱的名人。爹也不是跑了找不到了,而是没跑,只是不管。这个小孩受到的这是这么个教育,当然了,乔布斯认为DNA亲子鉴定是不靠谱的。所以他没什么压力。压力都在小孩和她的妈妈身上,乔布斯要改变世界,比较忙。

后来Lisa的妈妈实在是穷困的不像话了,女儿都要穷死了,只能求助于Jobs,经过了各种调节,Jobs也要保证自己的形象,就把Lisa接到了自己家里,然后开始了对Lisa的家庭暴力。我认为这是家庭暴力,但是Jobs另外的亲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Lisa是他们家的一份子,她在书里都是瞎写的,Jobs生前非常的爱Lisa。基本上书里这样写的他的父亲,控制她,吓唬她,她是个小孩,Jobs带她去吃饭,然后不付钱就走了,把她丢在餐厅里。还有一次是Jobs问Lisa这个房子漂亮么,Lisa和她的妈妈很高兴,老爸有钱,这是要买房子给她们么?然后Jobs也觉得这个房子很漂亮,然后Jobs真的买下了房子,然后和另外一个老婆搬进去住了。就这么刺激。其中还有一些描述,我就不多说了,比如Lisa刚走过来,Jobs就对她说她身上的味道像“厕所”一样。

不过好多大人物都这样啦,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我在电台里说过,如果你不能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杀掉自己的儿子,女儿,兄弟,父母,你就当不成大人物。像好多人都敬仰的汉武帝,杀了自己的儿子(被逼自杀),秦始皇囚禁了自己的亲妈,唐太宗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关了自己的爹,杀自己创业伙伴的就不说了,几乎每个大人物不都要杀个差不多么?但是,这不影响有人认为他们伟大。

因为最近看了这本书,又因为说到了Apple Lisa我就跑题了。

再跑回来,Apple Lisa是在1983年1月出的,到了1983年11月,Bill Gates也出了一台图形化的电脑,这件事让Jobs震怒,就把Bill Gates喊过来骂。我们可以想像,连自己DNA验证是亲生的女儿都骂的人,对Bill Gates更不会留情面。这时候,Bill Gates就说出了他最经典的反击: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所以,大家都认为施乐是个倒霉蛋,好多新技术都是从施乐出来的。至少,我认为这句话有点争议,因为还有一家更倒霉的公司,他们也放跑了好多技术,这家公司就是DEC的西部实验室,如果说错过机会,DEC西部实验室说自己是第二,施乐不敢说自己是第一。

当Google在做搜索引擎的时候,同期,在DEC的西部实验室里,也有一个叫AltaVista的搜索引擎正在开发,这个引擎的作者叫Jeff Dean。Jeff Dean为什么要离开DEC去了Google呢,主要的原因是DEC认为搜索引擎没前途,于是,Jeff Dean和他在DEC的同事Silverstein一同到了Google,这两个人结对编程,是Google职位最高的人,在Google中,只有两个人的职位是Google高级院士,就这两个从DEC过来的哥们。

如果DEC只是促成了Google还不算什么,还至少错失了两件事情,在1998年的时候,DEC的工程师开发出了一个数字播放器,但是DEC的领导们评估了一下,觉得这不靠谱,又放在了一边,这个团队的人,后来大批的跳槽到Apple,2年后,Apple靠DEC的跳槽员工,做出了iPod。还有一个事情是,在操作系统进化的过程中,DEC的核心工程师,大卫科特勒,在DEC开发操作系统,DEC也不重视,认为电脑操作系统有什么价值?就放走了大卫科特勒,这个家伙去了微软,组建了DEC流亡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了windows NT,也就是现在微软的操作系统的核心。

所以说,DEC也是个狠角色,里面出来的工程师,一部分在Google当了核心把他们的AltaVista做成了Google,一部分在Apple当了核心,做出了iPod,还有一部分在微软当了核心,开发了windows NT,一家实验室放弃的三个团队,造就了三个顶级公司,这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吧。

在Jeff Dean和一众前DEC的员工加入Google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Google已经聚集了一批顶尖的科学家。如果大家看看最早期的Google的员工的话,好多都是DEC来的,只是名字我不太会读,比如Sanjay Ghemawat,Louis Monier, Bill Weihl, Lirishana
Bharat, Wayne Rosing……

有了这些牛人之后,Google开始扩张,在2000年6月26日,和曾经不舍得花100万美元购买Google技术的Yahoo达成协议,所有的Yahoo搜索都要通过Google的技术来实现,Google要求在每次搜索之后,要提示用户一下,Google支持本次搜索,这样的话,可以当成是一种广告,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Google已经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在和Yahoo达成交易的时候,这是一个里程碑,当时Google号称自己索引的页面已经超过了10亿,但是更新的速度不够快,最开始的时候,更新的速度要几个月更新一次,后来针对热门的站点,更新的速度快了一些,但是仍然不够快。后来签Yahoo合同的时候,Yahoo要求每个月所有页面都要更新一次,Google答应了这个要求。在后来Google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更新索引的频率越来越快,后来一个项目叫BART项目,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名字叫Bart,但是Google对外宣传的是湾区捷运(Bay Area Rapid Transit),这个系统号称可以像本地公交系统一样迅速。

当然了,这也分什么网站,在今天,如果像我的网站这么不出名的话,更新一篇文章,两三个月都不会来索引,如果是出名的网站的话,就不一样了,所以大家也不要钻牛角尖,认为人家Google的技术不行,实际上有可能是咱们不够出名而已。 

Google后来越来越聪明,索引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有人发现了一个可以让Google更聪明的方法,但是要记录下某个用户搜了什么东西,Google从最初的时候就已经在侵犯隐私了。当然,在中国来说,侵犯隐私好像没什么事情,中国人很宽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中国人这么宽容。

Google有一个员工名字叫Amit Patel,他是1999年加入Google的,他就开始研究用户都是搜了些什么东西。这个我们可以知道,有人在Google上搜家庭作业,有人搜车牌,有人搜读后感,有的搜种子……这些巨量的搜索实际上可以上Google变得更聪明,如果把这些搜索的日志再加入到分析之中,再加上一些地理位置什么的,肯定能变的更精确。

比如同样一搜一个汉堡店的名字,在不同的地方要显示不同的汉堡店。如果再能想办法比较精确的定位到是哪个用户搜的,把这些东西存储起来,结果会让搜索越来越精确。在那个时候,Google就已经开始保存所有人的搜索日志,还根据这些搜索的日志推出了Google的拼写检查系统,比如我们拼错了一个单词,Google是可以给出正确的结果的。而且根据这些日志,可以推测相关的搜索,比如我们搜热水的时候,他会连开水的结果也返回你。

也就是说,我们每搜一次,Google都会把这些存储起来,用在以后的服务之中。对大公司都要小心一点,Google其实也爆出过很多的隐私问题,比如收集用户开个车在路上拍照的时候顺便收集路由器的Mac地址什么的,他们还偷偷收集过医院里患者的信息。其实Google公司的信条不做恶是个广告,在很早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分析这个了。Google只不过不说出来而已。在很早的时候,大概是2001年,这个基于用户搜索日志的服务就开始上线了,上线的这几个工程师,在5年后还受到了奖励,Singhal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没说具体原因。很多人就猜测可能是与他当年上线的功能有关系,这些功能与用户的隐私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Google不说,大家只好猜。

有这样一个故事,Singhal这个家伙过生日的时候,他的老板雇佣了一个人,这个被雇佣的女士假装打电话给Singhal,然后这个女士跟Singhal谈了半天,但是Singhal说我不认识你啊,这个女士说你的工作能不能找到我,这一通电话直接让Singhal很懵。这时候,他的老板说:你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当有这个人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能精确的定位到这个人是谁。通过声音,电话号码,任何你能想到用到东西,定位到这个人。

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想证明一下Google的技术多么NB,但是我的想法是Google还是太没底线了,人家打一个电话你都要定位到某个人,你这不就是有病么?和独裁政府有什么区别呢?

好了,这一期就讲到这里了,下一期讲一下Google是如何商业化的。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