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0009 – 《报任少卿书》- 谨再拜

了解历史,改变人心,欢迎收听《史记》第9期,继续读《报任少卿书》原文。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接上文,讲了那些不得志的人,意有所郁结,可以理解为很郁闷,不得通其道,有的版本上也叫不得行其道,就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才把这些事写下来,思来者的意思是希望将来的人能了解自己。

这句话也是讲司马迁自己,他自己心中有苦闷,他写下所有的这些,就是为了让别人来了解他。他做到了,比如我现在就是来者,我尽量去了解他。继续读原文: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像左丘没有了眼睛,如果历史文献学家来考察这句话的话,能考查出很多篇论文,有人说是乃如,有人说是及如,当然了,我不在意,反正就是讲左丘明后来失明了,写出了《左传》,孙子的腿被挖了膝盖,写出了《孙子兵法》,至于是挖膝盖还是砍脚筋,关系不大,都很残酷。这种细节交给历史文献学家去考证。终不可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被皇帝所使用,并不是说眼睛不能用了,或者腿不能用了。

以前的中国人和现代的中国人差不多,学了文化,最想干的事情是考公务员,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唐代的陈子昂这么写过“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这里也有终不可用,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没法被皇帝使用。

皇帝不用,只能退而求其次,写书。用写书的方法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垂的意思是流传,想让自己写的文章流传下去,以便让后世的人看到自己。这里的空文,对应于实业。这里的实业和今天讲的实业有非常大的区别,今天说做实业,可能是制造业,比如制造饼干什么的。但是在古代,实业不是指这个,古代的实业就是治国平天下。

在古代,一个人最最上流的职业是平天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爱脚下的这片土地,那就把她抢过来建立个国家,这个就叫平天下。像刘邦,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就是一顶一的实业家。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次一个档次,就是治国,跟着皇帝下面打个工,能治理一方土地,当个土皇帝,也是比较荣耀的实业。如果这个还做不到,那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退而论书策,就是写书,录电台什么的。这就算不得什么了。我认为还有一种更悲催的,就是当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连书也没写,来到世间白活了几十年,脑子里全是水,当然了,司马迁没再说,我替他补充一下。继续读原文: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yi 同佚)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纪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三,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司马迁这个人就是谦虚,上来就说自己不自量力,仆窃不逊。无能之辞对应于前文中的空文。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过度谦虚了,说我不自量力,写了一些空文。有时候我就想,如果司马迁活到今天,他要去买个手机,估计能崩溃,因为手机厂商完全是司马迁的另一面,现在你要是稍微的示弱,那你就完蛋了,都是讲友商无能,吊打友商。司马迁的文章写得这么好,还要说自己无能。

网罗天下放失(同佚)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纪轩辕,下至于兹。这句话的意思也比较浅显,收集了天下的散乱失传的文献史闻,然后对这些事情加以考证,综述这些事情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从轩辕开始,一直到现在。

下至于兹这四个字相当厉害,是太史公的绝唱,2000年来,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写历史写到今天。司马迁敢,一直写到自己。用鲁迅的话来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写上一个朝代吃人,少部分人敢写,但是敢于秉笔直书写今天也在吃人的,二十四史中,只有司马迁一人。其它的历史,从唐代以后,都是官修史,就是只有官方才能写历史,民间写历史,统一砍头处理,学者这不能谈,那不能谈,最后只是在一家一姓的家天下的格局里修修补补,看看怎么能在拍马屁的基础上说两句真话。像欧阳修这种大官写的《新五代史》,完全就是自己想写啥写啥,按照需要虚构历史,所以后代的人都不采用他写的《新五代史》。后世的官修历史学家也不过就是坐在那里空谈一些事情,心思自然也就转向了钱与权,大家可以查查后世的官修史学家,绝大多数是的高官,自己挂个名,只挑皇帝开心的来写。鲁迅说的“史家之绝唱”,是真的绝唱,以后没人敢这么唱了,谁不想多活两天,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活着不好么?

然后司马迁写出了他总共写了十个表,十三个本纪,八个书,三十个世家,七十个列传,总共130篇。说明他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写的差不多了。继续读原文,这句话是所有人都要记住的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史记:

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因为这句话太重要了,一个字一个字的讲。亦的意思是也,欲的意思是想,亦欲的意思是也想。究的意思是探究,天这个字的意思就比较深了,最好理解为宇宙规律或者历史规律或者社会规律,而不是理解为老天爷这种比较虚幻的东西。人,就是人了,就是你自己,或者历史人物,反正是无毛两足动物。际,这个字,大家知道发际线吧,什么是发际线?就是有头发和没头发的交接处。还有天际线,比如你站在大海边望向远处,在很远的地方,你就开始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那个地方叫天际线,也叫地平线。际,就是分界的意思。天人之际,就是要把发生的事情分出哪些是天的作用,哪些是人的作用。一件历史事件发生了,这其中有几分是天注定的?有几分是靠人打拼的?不是有首歌叫“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么?当然了,极端的情况是,现在人人都说,人定胜天,100%是人注定的,天人之际只有人,没有天。只要无毛两足动物取得点成绩,就会说人定胜天,当然,天也不反驳,无毛两足动物活不久就死了,天懒得理你倒是真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史记中的天与人与其它断代史中的天是不一样的,像汉书中的天是指皇帝。因为汉书是断代史,一个朝代一个天,至于为什么皇帝也是无毛两足动物,也会死,也会做坏事,汉书中就不追究了。在汉书中有一篇神作叫《王命论》,可以说是拍马屁拍出了新境界。

其实大家在社会中生存,如果学习《史记》中的态度,多半是混得不如意。但是如果学习《汉书》的态度,多半会混的风生水起。《汉书》特别会拍马屁,而且拍的人很舒服,这篇《王命论》可以说是汉书中的马屁集大成者。后世的朝代都是学这个。汉朝以后,天子们都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帝王之分,天命所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当皇帝,你们别逼逼,这是老天爷决定的。始作俑者,就是《汉书》。汉书中已经把皇帝当成了老天爷的儿子,他就是天,他的话就是老天的话,你只能选择听,没有第二个选择。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有一个标准,支持不支持皇帝,如果支持就是好人,如果不支持,就是坏人。

一切皆有命定,书里讲了韩信、英布,项梁,王莽这些人,都是坏透了的人,原因是他们不忠于朝廷。而那些忠于国家的人,命肯定是好的,里面还给大家编心灵鸡汤,比如什么“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反正忠于皇帝,将来肯定有好报。而且汉书中还讲了五条为什么刘邦是天选之子,看完以后,你仔细想想,没一条能站得住脚。什么帝尧的后代,长的很帅都算是理由。实际上,就是他心狠手辣做事没底线。

如果你是汉书的爱好者,请注意天人之际在史记中与非史记中的区别。史记是通史,写了2000年的历史,朝代换了好几个,太史公认为天人之间是有一条分界线的,尽人事,听天命,如果你不努力尽人事,那么你的失败则不可全部归于天。在《史记》一书中,无不体现他这个观点?项羽的失败是归于天么?不可尽然吧。刘邦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努力么?也不尽然吧。到时候我们再来看书中是怎么认为的。

讲一个不太正能量的事情,大家选择收听。相信很多人听到过一些故事,主要是成功的故事,比如哪个人在哪个领域取得了常人无法取得的成绩。然后,就会有人来分析为什么他会成功,最后一般来说就是给你讲一个故事,比如,他成功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或者某天他看了一本书,那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想说的是,这基本上就是逗你玩的。这些人把成功归结为人,把失败归结为天。比如什么除了能力以外的资本,一切都是零。这句话可以蒙骗很多没脑子的人,但是蒙骗不了司马迁。能力之外的资本,有时候远比你自己的能力强大的多,比如你爸爸是亿万富翁,或者国家元首,那么你是个弱智,也基本上没什么关系,肯定能赚名声赚钱。这在史记上记载了太多,那么多二傻子一样的皇帝,之所以能当皇帝,仅仅是因为他出生在皇家,与他的能力没关系,皇帝的平均能力,肯定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比如史记中记载的夏朝后期帝孔甲,周幽王,周厉王,秦二世等等,都是些变态,你都没法把这些皇帝当人看,因为他们和人仅仅是形似,他们的脑子,大概和藏獒与哈士奇差不多。继续讲原文:

通古今之变是贯通古今之演进变化的规律。在《史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他这样写他写《史记》的原则: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始察终是探求发展的起源和结果,为什么起,为什么终。见盛观衰呢,则是在一个王朝最盛大的时候,就已经观察到其衰败的种子。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是非常讨人厌的,尤其是皇帝最讨厌他,当皇帝在最高潮的时候,太史公指明你这个王朝要完蛋了。无论是周,是秦还是汉,太史公总是让这些大人物扫兴。比如周朝什么时候衰败呢?太史公认为是厉王奔彘的时候就已经衰败了,因为周厉王喜欢钱,又喜欢不让别人赚钱,还压制言论。虽然看起来那时候周朝还很红火,但是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司马迁认为与民争利是亡国的先兆,因为争利无非两个手段,一是抢,一是骗,或者又抢又骗。所以当司马迁在写到周厉王与人民抢钱的时候,写到梁惠王与人抢钱的时候,写到公孙弘拉读书人当官就是为了捞钱的时候,每次都要发出感叹,求利之心,人人有之,但是你一个皇帝,还有高官,你有那么多的钱,还要抢百姓的钱,国家就开始完蛋了。在上位者,率先争利,此是大乱之道。

但是,司马迁观察到了这个本质,他提出的解决方法却不怎么样,他认为要靠儒家的礼仪来控制皇帝与官员,“以礼仪防于利”。这完全就是搞笑,不过,毕竟也是一种不成功的尝试,想让贪官不贪,靠儒家是行不通的。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之后,有了一家称之为史家的学派,并列于儒家,法家,道家,但是史家历来备受打击,所以,能称得上史家其实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继续读原文: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则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语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浅显,就是讲他写这本书,还没写完,就遭遇到了李陵之祸,被判死刑,然后他自请宫刑。因为这本书没写完,否则的话,就是死一万次也没关系。他还暗示了这本书有两部,一部在名山,一部在首都,在第一期的时候,我讨论了这本书可能的情况,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但是他宁可被宫刑也不去死,是为了写书这件事,不能够和傻逼讲,只能够和智者讲这件事。因为傻逼也不懂,还会嘲笑他。继续读原文: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而沾衣也。

再说了,负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居处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我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 这段话又讲他心中解不开的那个结,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结。因此我肚子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了魂魄;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这一段读起来就很痛苦,我不想细讲了。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着世俗浮沉,跟着潮流上下,以表现我狂放和迷茫。

这句话放在今天倒是有借鉴意义,现在不是有很多人觉得与这个社会脱节了么,父母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他,说不到三句话就要PK,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都不一样,感觉很痛苦,肠一日而九回。其实大可不必,学学司马迁,随着世俗浮沉,跟着潮流上下。别人朋友圈发养生你也发养生,别人发国旗你也发国旗,别人点蜡烛你也点蜡烛。以我开出租车的经验,想和国人有共同话题超级简单,记住四样东西即可:夸孩子,谈股票,说房价,骂美国。只要掌握了这四样,坐多久出租车,我就能和乘客聊多久。这四个话题,总有一个或者几个适合每一个乘客。有些人觉得别人的三观不正,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说服别人,这是最大的私心。你要说服人家干啥?不要试图说服任何人,一说历史,你就从秦汉讲起,甚至还敢讲近代史现代史。一讲公平正义,就引用什么罗尔斯或者诺克奇的书来证明,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坐出租车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罗尔斯,谁是诺克奇。实际上,在中国,你读《史记》就说明你不大正常,如果你还读罗尔斯诺克奇,就不用怀疑了,你肯定有问题。拉到精神病院,可以不用检测直接上药治疗,像《飞跃疯人院》里的那个家伙一样,给你把脑子切一块下来就正常了。我一个出租车司机想说服乘客,那不天天打架啊?

建议学习司马迁的生活态度,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你自己的狂惑。继续读原文: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这句话还是对应任安的来信,让司马迁救他一命。司马迁前文已经多次提到了不能救他,这次又说了一次。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你任少卿想让我来救你,这不是与我的愿望相违背么?读完整封信,我们已经知道,司马迁的愿望是苟且偷生,留下自己一条命来写完史记这本书,如果再去救任安,那肯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所以司马迁说与我的愿望相违背。

下一句的意思是:如今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话术来为自己开脱,但是这也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我一个苟且偷生的宦官的,我这样做只是自取其辱。

这句话非常有现实意义,如果大家是年龄很小的话,可能不了解人世的险恶,有个成语叫人微言轻。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继续读原文: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这句话是这篇书信的最后一句,可能我理解的意思与很多翻译不同,也许我是错的,但是我做电台,当然说我自己的理解。这封信肯定不是乱写的,是给他的朋友任少卿的最后一封信,他在这封信里要回答他朋友的一个问题:我不能救你。然后司马迁开始解释我为什么不能救你,他解释了这么多,他的朋友未必相信。如果他的朋友不相信会怎么样?那就到我司马迁也死了以后,咱们再来看看我讲的是不是真的。在汉朝的时候,还是相信鬼神的。

回信的主旨是拒绝任安的请求。拒绝的理由就是自己早就该死,之所以忍辱偷生就是为了要完成《史记》(惜其未成),是为《史记》而活;司马迁可以为朋友牺牲,但《史记》不能为任何人、事而牺牲;而一旦《史记》完成,司马迁也死了。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这封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只能简略地说说一些我简陋的想法。司马迁略陈固陋就写了2300字。最后再恭敬的拜一下。最后这三个字,这两个好朋友生前就再也不能联络了。

还记得讲这篇文章第一期的时候,我说过第一句话:太史公牛马走这六个字以后再讲。读完了整篇书信,我们就可以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司马迁本人表白自己忍辱偷生的隐衷,他要像牛马一样活下去,完成史记这本书。我觉得写汉书的班固是了解这句话的,但是这句话对朝廷不利,于是,他删掉了这六个字。而这六个字正是司马迁的苦心,这份苦心,不只透露了自己的心事,也暴露了当时皇权的残酷与霸道,这是精通拍马屁的班固所不能接受的,毕竟,他可以说是最了解司马迁的人,因此,他保留了其它文字,唯独删除了这六个字。

太史公牛马走这六个字不是正常的语言,但是司马迁把它写成书信的开头话语,这是在非常状态之下被逼出来的心声,是司马迁生命最真实的道白。从这篇书信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他的真心。这封信有没有打动任安我不知道,但是这封信打动了我,比起这封信,司马迁的外孙也写过一封信,叫《报孙会宗书》。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另一封信叫《出师表》,这三封信在中国的书信史上极为出名,但是排第一名的肯定是《报任少卿书》。

原因么,能能打动人的只有一个原因:真实。

从下一期开始,就要讲《史记》这本书了,在讲《史记》这本书之前,我要先介绍两份资料,一份叫《竹书纪年》,一份叫《资治通鉴》,所以,下一期要介绍一下这两份资料,对我们了解史记有帮助。

5 1 投票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1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表哥
2 年 前

你讲的真好,感谢分享。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