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13-《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不可改矣

了解历史,洞察人心,欢迎收听《史记》第13期,继续讲《史记》的原文。

开讲之前,先再说一下《史记》这本书,这本书记录的周秦之变这段历史。除了趣味性,故事性,目前我从中读出的是周秦之变这一段历史,是如何把人从一个大家族中,拉到皇权中,或者说拉到国家中,让一个人从属于父母变成属于国家,我说的这个国家,不是现代的国家概念,是秦制国家,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的概念,属于一家一姓。说百家争鸣也好,说儒法之争也好,有些人从道德的高度上来审视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不认同这种观点。百家争鸣是是从权力的层面上来争论的,从来不是从道德的层面上来争论的,当然,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皇帝喜欢的观念,而不是道德上最好的学说。

在《史记》这本书里,除了有趣的故事,当然了,读历史不是为了读故事,如果读故事的话,不如去看韩剧,最主要的是能从中读出中国古代思想的剧变。至少从中知道你为什么从父母的人,就变成了国家的人?这个转变,从周秦之变就开始了,也是百家争鸣的核心分歧点,你到底是谁的人?后来法家取得了胜利,统治者认可法家,认为你就是国家的人,国家让你死,你就应该没有任何怨言的去死,别JJWW的。

法家是从儒家进化而来的,《史记》的作者在本书中是极力推崇儒家思想的,但是法家是儒家的学生。儒家有个大儒叫荀子,荀子教了两个学生,一个叫李斯,一个叫韩非,这两个儒家的学生,出去就创建了法家。儒家和法家是从一样的,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从此构成了中国古代外儒内法的局面,要说好听的,就请儒家出来,要办事儿了,就请法家出来。打着儒家的幌子奴化人民,实则用法家统治百姓,两家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

我说这些是防止有些人不读书,也不思考,听司马迁说儒家好,就大力的吹儒家。实际上,我觉得可能司马迁没有读出他父亲写的文章的意思来,就抄了一遍,在原文中可以读出端倪来的。

好了,继续读原文。这一期,只讲一句原文。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父子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司马迁他爸爸在前面是如何评价儒家的,他说儒家是“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长幼之别,不可易也。”跟评价法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就是多了一句“列长幼之别”。多的这一句话重要么?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司马迁当年抄他爸爸的论文的时候,抄到这里,停下来,想一下,也许他就会发现儒家和法家是一样的,是一体两面。在中国的历史中,儒家和法家从来都没有谁战胜过谁,如果没有了儒家,法家将因为不友善而被封号,如果没有了法家,儒家将会因为阴阳怪气而被注销。儒家需要法家的残酷,法家需要儒家的虚伪,可以认为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绝佳组合。听话了就给一口胡萝卜,不听话了,就用大棒打到你知道谁才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

司马谈为何在评价儒家和法家的时候,单单删掉了“列长幼之别”呢?因为法家不用列长幼之别。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就是儒家的故事,小的要让大的。在法家是不用的,别说小的是让大的,而是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请注意,有很多“知名教授”人模狗样的说法家早就追求个人平等了,比西方领先2000年,平等跟平等是不一样的,就像公平跟公平是不一样的一样。

我上学的时候学过贾谊的《过秦论》,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篇文章。贾谊还写过一篇叫《治安策》的文章,里面讲的故事与孔融让梨完全相反,是个典型的法家故事。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yōu)鉏(chú),虑有德色;母取箕(jī)帚(zhǒu ),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秦国家里有点钱的人,儿子只要长大了,就分家,如果家里没钱的呢,儿子长大了就倒插门。父亲来借一个锄头,脸上就不好看;妈妈来借一个扫帚,就站在那里骂骂咧咧的。

儿媳妇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就和公公并排坐着,(另一种翻译是就做秦可卿与贾珍做的那种事情,这个翻译是不对的,虽然比较刺激)倨是什么姿势呢?应该是坐在那里劈开双腿,这个姿势应该不是特别的优雅。大家不要以为是我胡编的,毕竟我不是胡锡近,他是张口就来,我的胡缠是有证据的。同样在《史记郦生列传》中,有一句话也用到了这个字,“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这句话的意思是沛公刘邦两腿劈开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我在网上问过这个星球上最爱洗脚的地方——长沙——的网友,当夜幕降临,其它地方的朋友都开始吃晚饭的时候,长沙——地球洗脚的圣地——一半的长沙人都在给另一半的长沙人洗脚。虽然我问过好几个长沙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像史记里的沛公这样,让两个女子一起给洗脚。

我去过长沙,还体验过一次长沙的洗脚,朋友请客,去的比较高档的地方。我说要不要吃完饭再去洗脚啊?他说啥,我们长沙人都是边吃饭边洗脚!然后到了以后,你就会神奇的发现,洗脚的地方可以点餐,点了各种各样的吃的,从奶茶到抄手到木桶饭,最后的菜单还可以点不同规格的一次性短裤,我当时点的什么吃的我忘记了,但是我还记得当时我点了一条16块钱的一次性短裤。很可惜,我从小到大,可能在我不记事的时候,我妈给我洗过脚,从我记事以后,再也没有别人碰过我的脚,于是,人家小姑娘一碰的我脚,我就笑个不停,太痒了。后来,我就跟她聊天,她跟我讲脚上有什么穴位,我就跟她讲,洗脚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当年沛公就让两个女子给洗脚呢,这个《史记》上都写着呢,我来洗脚,那算是非物质文化传承。在聊天中,我才得知有好多女生也去洗脚,她说有一个女生找她洗脚,一洗就哭了,原来是失恋了,就抱着她哭了好久。我说我也失恋了,我也想哭,后来我在那里唱歌,洗脚房里的KTV是免费的。

一直没问到倨的意思,有一天,我又问了一个我们山东淄博的,他听我电台,外号熊大,每周2必洗脚。我问他,你有没有像沛会一样,找两个女子洗脚啊,他说,有时候有。我问他,倨这个词应该是分开大腿坐着吧?他说,分大腿干啥?我说你不分大腿怎么让两个女子一起给你洗脚呢?他说:你还真去洗脚啊?!中国大大了,南北文化差异太大了,淄博的洗脚竟然和长沙的洗脚不同。秦始皇搞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但是,中国还没有统一文字背后的涵义,就简单一个洗脚,距离仅差1359.6公里的两地,涵义竟然如此不同。希望将来再出一个“秦始皇”,把字和词的内涵也都给统一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倨字,我认为应该是两腿分开坐着的意思。

下一句的“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是说的婆媳关系不好,对骂的意思。 婆媳关系极度恶化,互相的谩骂。

孔融让梨和与公并倨同时存在于古代中国。当然了,大家不要凡事都联想到现在,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别说孔融让梨了,满大街都是“你爱我我爱你,冰糖雪梨甜蜜蜜”了,什么夏天的第一杯奶茶。到于说什么与公并倨这种荒唐事,早就已经不存在于社会主义新中国了,我们只能从《史记》中读出来。

古代的中国,为什么孔融让梨和与公并倨同时存在,并且,政府还要鼓励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呢?读懂了这个,就了解了为什么司马谈写论文的时候,认为儒家与法家只有5个字的差别:列长幼之别。 其它是一样的。

下面我要来解释一下我的理解。

儒家在前,法家在后,法家是基于儒家生长出来的,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荀子。荀子一般被称为一代大儒,地位非常的崇高,对后世特别是汉代的儒学思想与政治文化有极深的影响,在宋、元、明三朝曾从祀于孔庙。但是这个人呢,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儒家的根基。

法家并没有完全否定儒家,只是从几个点上改变了。如果大家学过平面几何的话,就会知道只要改变一条公理,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认为过平面外的一点可以做至少两条平行线,其它的四条公理都是欧氏几何的,那就是一个新的学科叫罗氏几何(双曲几何)。如果认为过平面外的一点,一条平行线也做不出来,那就是一个新的学科叫黎曼几何(椭圆几何)。

在这一点上,法家也采取的类似的方法,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法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儒家认为“法先王”,也就是说最好的时代是“尧舜禹周文武”,那是黄金时代,法家认为“法后王”,谁有权力谁最好,谁是现在掌握权力的人,谁就是最好的皇帝。其它的方面,儒家和法家达成了共识。

但是不要认为欧几里德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共享了80%的公理,5条公理中的4条,就以为他们有80%的相似,实际上差距巨大,这个数学系里呆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儒家和法家也类似于欧几里德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看似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差距非常大。

大家在看《史记》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觉,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司马迁也试图解释一下,但是他是站在儒家的角度去解释,我们普通人听了以后,会觉得说服力不够。比如《史记伯夷列传》中,好人最后饿死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是触动了司马迁,他在那篇短短的文章里用尽力气解释这件事。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是因为你只要追求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得到好报,那不重要。这非常的心灵鸡汤,我认为是很难说服人的,至少没法说服我。

我觉得我的解释能说服不少人,至少能说服我自己。原因是孔子站在儒家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儒家有自己的坐标系,法家也有自己的坐标系,在儒家中的好人,在法家中就不是好人。儒家宣扬的是“恒言君之恶者谓之忠”,在儒家的思想中,天天批评皇帝的人,就是忠臣。因为法家是“法后王”,谁有权力谁就是好人,什么“尧舜禹周文武”,都不如今天坐在皇位上的今上牛逼。

如果你是皇帝,你喜欢谁?大部分人都是喜欢法家。不止是皇帝,你只要看看你的领导,哪怕是个芝麻粒大小的官,也是吆五喝六的。

法家的手段是,人性一定要是恶的,如果不恶,那就要让人变恶,从而达到人人自危,互相不信任的状态。这个不是我乱说,在1975年12月在中国湖北的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也叫云梦秦简,我读书的时候,年少无知,花了不少钱买了一份云梦秦简的拓本,1977年出版的,比我年龄还大,原价几块钱,总共7本,当时一本150块。我花了1000块买了一套,然后发现,一个字也不认识,后来还得找翻译版,因为那是隶书,如果没有足够的古文功底,看隶书跟看鬼画符差不多。当时是2006年,那时候1000块可以做好多事情,不如去推5次油。

这个云梦秦简呢,主要是讲秦国的法律,这个法律,很多就是让人变坏。让好人变坏,让老人变坏,让年轻人变坏,总之,全部都要变坏,不变坏你就活不下去。比如,夫妻之间本来是挺恩爱的,但是,这个云梦秦简鼓励你告发你的另一半。如果妻子告发丈夫,妻子的丈夫被抓了以后,这个妻子就能保存自己的财物。反正就是鼓励你告发,要做到大义灭亲等等。

当然了,如果大家在网上搜这个云梦秦简的话,最好是尽量去读原文,虽然隶书看不懂,但是有翻译为简体中文了,还是能看得懂的。由于这个秦简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条文之一,于是,各路学者教授博士都要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是溢美之辞。这个很正常吧,如果你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中读出了残酷,像鲁迅一样,整天瞎说大实话,肯定是被人嫌弃的。这些学者有的从中读出了这是世界第一部《自然环境保护法》,因为里面讲了不许抓鸟,不许随便砍树……硬生生的把秦始皇说成了是环保主义者。这可能么?不能说没有,毕竟秦始皇也应该喜欢山水,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非要说秦律中有不允许砍树就说成了这是世界第一部《环保法》,就有点太无厘头了。如果他是环保主义者,就不会找了3000人去砍树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个暴君统一了天下以后,去了在现在湖南的洞庭湖中一座湘山,又叫洞庭山。湘山之上,又有一座祠堂名为湘山祠,供的神是湘君。这个私生子就问别人,这个祠堂里是谁,别人告诉他是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妻子之后。这家伙就发怒了,天下只能跪我一个人,怎么可能还有其它的偶像?来,把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原文是这样说的:“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以后如果讲到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再具体讲这件事。在这里,我只是说那些认为秦始皇有环保情节的人,可能仅仅是为了刷一篇论文,以后来评个职称什么的。

还有一些名气很大的教授,也能从中得出他想要的结论。前面不是说如果妻子举报了丈夫,妻子能保留自己的财物么?然后他们就觉得中国在秦朝就妇女已经有了独立的财产权,女权做的比较好,产权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然后再一番推论,证明了资本主义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建立起来了。也是世界第一。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历史进行打扮,用胡适的话来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实际上,胡适没说这句话,而是冯友兰断章取义骂胡适的时候说胡适说过这句话。如果指责冯友兰,老冯可以这么说:我说出了胡适想说,但是没有说的话。在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能无数次碰到这种情况,如果要坑某个人,现在的手段比古代要多,毕竟古代没有朋友圈,没有微博,只能硬编。如果编不上,还有一个罪名是:腹诽。腹是腹部的意思,诽是诽谤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虽然你没写微博,没发朋友圈,也没群聊,但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知道,你在肚子里已经诽谤了。法家把这个方法用的那是炉火纯青。

比如在讲《史记周本纪》的时候,西伯昌叹了一口气,啥话也没说。结果被告密抓到牢里去了。这说明了什么?如果我是博士或者教授的话,我会写一篇论文来论证中国的监控领先全世界,毕竟在商朝,你叹一口气,我就能把你抓监狱里去,这可不就是超级先进的监控么?如果我有本事建立一个做监控的公司的话,我就把这个公司的名字叫“商汤”,为什么呢?因为商朝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监控公司,用商朝的第一任国君当名字,是理所当然的。

可惜,我没能力建一个监控公司,我是个开出租车的,如果我能开一个出租车公司,我就把名字叫华元出租车公司,为什么叫华元?是为了纪念世界上第一个坐车坐出大事的宋国将军华元。又一个世界第一。

希望大家在读《史记》的时候,不要让这些刷论文的教授给误导了,本期只讲史记中的这一句话,司马谈总结的法家。这句话极其重要,从古代至今,中国的学者一般从来都侧重于讲中国要么是儒,要么是道,说什么儒道相争,实际上,从战国开始,儒道从来没有争过,或者争起来也没什么意思,第二名和第三名有什么好争的,第一名是法家。在大家读《史记》的时候,希望你能自己体会出来,法家到底有多强大,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只是法家的美颜相机。你看到的可能是儒家或者道家,但是把美颜相机一关,真实的面目是法家。

最后,《史记》不用买,下载就好。

5 1 投票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2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九一
2 年 前

公众号被封才来此地,还时喜欢听声音

ZS
1 年 前

求音频版啊

2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