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MP3格式和数字音乐的发展历史(1)

音乐是这个世界上最流行的东西之一,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音乐都是一种媒介,可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也可能是用来歌颂某些东西,但是,人类总是离不开音乐这种东西。这几期,我就讲一下音乐在数字行业的发展。

在数字音乐里,一说到听歌,可能人们会下意识的认为听歌就是听mp3,虽然现在好多的平台用的不是mp3这种格式,但是没有多少人会在乎用的什么格式,比如苹果公司用的主要格式是AAC格式,Spotify用的主要格式是Ogg格式,微软公司也有自己的WAM格式,但是,你说买个mp3播放器,100%的人会知道你要买什么,但是如果你说你买个AAC或者Ogg或者WAM播放器,几乎没人知道你要买什么东西,可以说mp3是音乐的代名词。

那mp3是什么呢?是一种音乐压缩格式,也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流利的音乐压缩格式之一。所以,这一期我来讲一下mp3这个格式的由来。

mp3的发明者叫Karlheinz Brandenburg(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这个名字是我翻译的,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很久以前的德国队长,在拜仁也是队长,叫埃芬博格,他离开拜仁后的队长是卡恩,所以我觉得叫什么博格还行吧),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来,他是德国人。

在1980年早期的时候,布兰登博格就开始了他对音频软件的研究,当时他还是个在读的博士生,研究的进度非常的慢,最主要的原因是mp3涉及到解码,而解码要用到相对于当时比较多的CPU,在1985年的时候,电脑性能不够强大,不管是压缩mp3还是解码mp3都需要比较多的CPU才能完成。

MP3实际上一个简称,全称是MPEG 1 Layer 3,最初是想从CD上把一首40M左右的歌曲压缩成大概3.5M,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下载3.5M可能要个10来分钟,40M要两个小时,当年的网速不像现在这么快,其实当年最快的网络叫T-1,也就是T载波系统,速度比猫要快不少,但是非常的贵,一般人没钱用,这都是一个大学或者一个公司才能用的起的,速度是1.5M。下载40M是要用2个小时的。mp3基本上是把歌曲压缩成原来的12%左右,如果再低一些,耳朵比较好的人是能听出来的。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木头耳朵,我反正听不太出来区别,我现在用的耳机都是手机送的。

虽然现在mp3是最常见的格式,但是当年的发展一点也不顺利,这个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都要准备放弃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之所以不顺利,是因为当时对电脑上放数字音乐的需求并不高,原因是电脑少,更不要提什么mp3播放器了,那时候还没有这玩意。所以这其实是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因为没有电脑就没有公司愿意做mp3唱片让用户在电脑上听,那些音乐爱好者也不会为了听歌去买一台电脑去听歌,所以这样做下去就是因为用户没有电脑,所以唱片公司不会做给电脑听的音乐,因为没有什么歌能在电脑上放,所以想听歌的用户也不会去买一台电脑去听歌。当时就是在电脑上听歌这个行业就是个荒漠。

不止如此,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的团队还要面对各种竞争,当然不是在电脑上听歌这个领域,而是在电影电视领域。当时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 Group)这个组织想给电影,电视还有广播什么的定一个标准,毕竟这种东西有声音么。这个MPEG组织在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帮助下,在1988年开始了声音的数字化标准工作,目标是对各种各样的声音媒介,比如CD-ROM,DAT(数字录音带,这个数字录音带,尤其是SONY的,最近这些年在音乐发烧友中非常的受欢迎,现在都只能买二手货了,号称这个东西里放的声音能给耳朵按摩,叫什么能让耳朵怀孕,我没听过,所以不评价,但是我觉得听歌肯定不能让耳朵怀孕,得做点其它事情才行),还有数字广播。

然后毕竟这个与ISO有巨大的关系,各大公司肯定都想能通过ISO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因此提交的方案有一大堆,mp3这个方案并不起眼,他的竞争对手至少有14家大公司,包括SONY,philips, 和Panasonic,AT&T,这些巨头都是当时的工业巨头,有钱有资源还有唱片公司,所以mp3的胜面并不巨大。

当时有到少3个标准,一个叫MPEG-Layer 1, 一个叫MPEG-Layer 2 还有这个 MPEG-Layer 3。这三个标准中,MP2是阵容最强大的,这个标准的后台是Philips和Panasonic这两大公司。但是从技术上来说,MP2是介于中间的。MP1是要求的硬件最少,算法最简单,但是声音的质量不好,MP3呢是算法最复杂,压缩率最高,但是要求的硬件最复杂,对当时的电脑来说有点吃力,MP2呢是介于两者中间的。

当时MP2也是最被人看好的,很多的公司都买了MP2的版权,MP3则几乎无人问冿。当时还比较弱小的Microsoft是最早买MP3版权的公司,但是当时的微软实在是不太NB,用的人并不多,但是Microsoft认可MP3的技术。现在MP2的应用还是相对比较广泛,比如说广播电台,PAL制式的电视台,比如中国欧洲这些地方,还有VCD里面也是MP2格式。这个MP2毕竟是当时的大公司推广的,并不能说失败,MP3更多的是在电脑和个人这个市场上取得了胜利。

在研发MP3的过程中,每改进一次算法,就用这个算法压缩一首歌,然后用耳朵听听,选的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听过,可能不知道名字,但是一听就很熟悉,是Suzanne Vega的 “Tom’s Diner”,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说他听这首歌做测试,都听了几千遍了。

在1995年的时候,大部分电脑根本不能联网,也没有声卡,所以在那个年代里,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就想放弃这个了。因为当时发行唱片要么通过磁带,要么通过CD,根本就没有人想通过电脑来听歌,就算是有了歌,电脑上也没有可以用的mp3播放器,在这种情况下,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第一件事情是要开发个软件,让电脑上听歌。

当时Microsoft是买了mp3版权的,但是没有听歌软件,当时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的公司只有2个人,这两个哥们就决定先开发个软件吧,给windows用户使用,顺便卖点钱就更好了。于是他们就开发了一个叫WinPlay3,这个软件可以运行在windows 3.1上,后来又运行在windows 95上,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功能极其简单,难用程度可以和当今苹果出的iTunes有的一比,或者没有iTunes难用。这个播放器只能听20首歌,还没有播放列表,听到20首以后,要注册后才能使用。

WinPlay3

这个软件的用户非常的少,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因为windows上要有后缀名,这个软件做的足够早,这个软件就占用了mp3这个后缀。

当时Philips是MP2阵营的,对MP3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在一次会议上,想过要把MP3卖给Philips公司,因为当时MP3确实不行,就要难以做下去了,但是Philips不要,他有MP2,干嘛要买个MP3呢?所以Philips说出了现在看起来极为经典的话,MP3永远不会有商业机会。但是这种话听听就好,当多年以后,MP3火热以后,Philips马上推出了自己的MP3芯片和播放器,所以,商业上不能太有骨气的,下一期的时候讲讲最有骨气的SONY公司,连续推出了自己的不支持MP3格式的音乐播放器,SONY在1999年做出了一个音乐播放器,型号叫VAIO MP-P10 Music Clip,这个音乐播放器非常的好看,但是不支持MP3,而是支持自己的ATRAC3格式,这个格式非常的小众。

当然了,以SONY或者SONY粉丝来说,这些愚蠢的大众为什么就不知道选择好东西呢,据说,SONY的播放器非常的靠谱,而且有自己的唱片公司支持,这在下一期或者下下期,说说Apple是如何谈判的,SONY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后来SONY又连续的推出了几个音乐播放器,一直到2005年,SONY终于顶不住了,推出了SONY NW-HD5,这是SONY第一个支持MP3格式的播放器。这个留给下一期讲,SONY这个公司有时候就是这样,实在不行了,也不肯做变通。

但是这是1997年左右的时候,mp3还是一个无人问冿的情况,但是,这时候,市场已经有了一些变化,网络慢慢的起来了,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能接受在电脑上听歌,而不是去商店里买CD来听。

MP3这一行就要进入一个爆发期了。做MP3要有几个方面,其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是,首先,得有人制作MP3,其次得有软件能听这些MP3。在1997年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让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想到了新的商业模式。

在1997年,一个澳大利亚的家伙,用一张被盗的台湾的信用卡,购买了一份mp3压缩工具,这份工具可以让人把CD上的歌曲压缩成MP3文件,然后,这个家伙就把这个软件破解了,破解以后,匿名上传到美国一所大学的FTP上,里面加了一个README,里面只写了一句话,这个软件要感谢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

然后,这个破解软件就被流传开了,大量的学生开始制作MP3。起初的时候,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格还是非常的愤怒的,他马上联系到了那个学校,告诉那个学校,这个软件是被偷的,如果你们要用的话,要先付钱。请把这个软件删掉。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个软件可以以0成本copy,这里删了,那里也能找到,这是一个非常徒劳的事情,他发现,几乎一夜之间,这个软件已经到处都是了。

这有点生米做成熟饭的意思,在这个情况下,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博就要想另外的办法了。下一期再讲一下他想出的新办法,以及另一个软件,直接引爆了mp3市场,这个软件我觉得很多人都用过,这个软件叫WinAmp,是PC上第一个被大规模使用的mp3听歌软件。然后再讲一讲mp3播放器一直到Apple出来一统江湖的事情。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滚动至顶部